苦味的密码:从TAS2R38基因开始去理解自身

24 年 6 月 12 日 星期三
3108 字
16 分钟

AI 摘要

奋力赶来...

一、引言

在酸甜苦辣各色味道中,苦味貌似显得特别突出,在中国的美食中苦味绝对是极少见的一列(苦瓜、苦菜、凉茶之类的,或我孤陋)。有人可能因为苦味而爱上咖啡和黑巧克力,而我则因为苦味,对饮酒始终提不起兴致。自己尝不出醇香四溢的美酒,只觉得苦涩、辛辣。询问身边的人也得不到关于酒香的清晰答案,反倒觉得所谓的酒香有点《皇帝的新衣》的味道。直到最近接触到了以基因表达去解释酗酒问题,科学研究表明,这种对苦味的敏感度,很可能与一种名为 TAS2R38 的基因有关。

想想我个人的经历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。在当今的中国,“酒”就是饭局、聚会的社交核心,必须承认很多人对其复杂的香气和醇厚的口感陶醉,但对我来说,酒的苦涩味道一直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。尝试不同种类、不同品牌的酒,结果都是入口苦、入喉辣,苦味压倒了一切其他的味道感受。所以我一直质疑能感受到酒香的爱酒之人,直到了解到 TAS2R38 基因的存在,才从基因层面给出了更科学的解释。

不仅仅是酒,我小时候还特别排斥“露露杏仁露”这款饮料。那时杏仁露的苦涩味道依然记忆犹新,一口难咽,相同体验的小伙伴不在少数(不过长大后喝酒可不说苦)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发现自己对这款饮料的排斥感逐渐减弱。后来了解到,这可能与配方的改进或技术手段有关,使得杏仁中的苦涩味道减弱了不少。这种变化也许并不仅仅是味觉习惯的改变,而是技术手段与环境(在中国喝酒绝不是个人爱喝导致)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
通过对 TAS2R38 基因的了解,发现它在苦味感知中起到了关键作用。受此基因影响会导致人们对苦味的敏感程度不同,进而影响他们的饮食偏好和生活方式。了解这一基因,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自己的味觉偏好,还可以揭示更多关于人类饮食行为和健康的秘密。

二、TAS2R38基因的科学发展历程

1. TAS2R38基因的基本信息

TAS2R38基因是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基因,位于第7号染色体上。它编码的是一种苦味受体,这些受体分布在人类舌头的味蕾上,会对苦味物质敏感。在摄入含有苦味物质的食物、饮料时,由TAS2R38基因编码的受体会被激活,相应味觉就会产生苦味的感知。

2. 基因变异与苦味感知

TAS2R38基因存在几种常见的单核苷酸多态性(SNP),主要包括A49P、V262A和I296V。这些变异会导致不同的蛋白质构型,进而也会影响受体的敏感度。例如,具有PAV单倍型的人对苦味物质(如苯硫脲,PTC)的感知能力较强,而具有AVI单倍型的人则对这些物质不敏感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尝到的苦味比其他人强烈得多(基因决定了我们的口味)。

3. 苦味感知的进化背景

苦味感知是一种重要的生物防御机制,帮助我们避免摄入有毒物质。大多数有毒植物化学物质具有苦味,因此,对苦味的敏感度可能在进化过程中提供了生存优势。然而,现代饮食中,许多苦味物质并不有害,甚至具有健康益处,如咖啡中的咖啡因和许多蔬菜中的植物化合物。因此,对苦味的敏感度在当今社会可能会影响我们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状态。在医疗层面,很多药品都呈现苦味,我们会采用“糖衣”、“胶囊”等形式去降低病人(尤其是学龄前儿童)抵触情绪。

4. TAS2R38基因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

TAS2R38基因的变异在不同人群中具有不同的分布概率。例如,研究发现,非洲人群中对苦味敏感的PAV单倍型的比例较高,而在欧洲人群中,AVI单倍型的比例较高。这些差异可能与各自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生态环境相关,也反映了人类进化过程中基因与环境的复杂相互作用。

具体到中国这个区域分析,TAS2R38基因在中国南北方人群中的分布又存在了差异,而影响因素可以有一些推断。

  1. 南北方的饮食习惯
  • 南方:历史上南方更倾向于使用苦味植物作为药材和调味品,也存在很多苦味食物作为食材(比如:苦瓜、苦菜),因此对苦味敏感的基因型(PAV)可能得以保留。
  • 北方:北方历史上可能更多依赖肉类和谷物,对苦味物质的需求和接触较少,因此对苦味不敏感的基因型(AVI)可能更常见。
  1. 地理和生态环境
  • 南方:温暖湿润的气候和丰富的植物资源可能导致更高比例的PAV单倍型,以帮助人们避免摄入有毒植物。
  • 北方:寒冷干燥的气候和相对单一的植物资源可能导致AVI单倍型比例较高,因为对苦味的敏感度不是生存的关键因素。

相应的现象就是北方存在大量的高度酒消费,也就有了北方人更爱喝、更能喝的情况。南方因为对苦味感知敏感人群更多,也就很难形成北方那种酗酒的酒桌氛围(所谓的酒桌文化真的脏了文化两个字)。

5. 相关研究与发现

除了一些简单的个人推断外,关于TAS2R38基因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,相应的可以佐证推断的正确与否。多项研究发现,TAS2R38基因的某些变异不仅影响苦味感知,还与个体的酒精消费量和酒精依赖性有关,具体看这里。另一项研究则表明,该基因还可能影响我们的体重指数(BMI)和某些慢性疾病的风险,具体看这里。这些研究揭示了TAS2R38基因的广泛影响,为个性化营养和健康干预提供了新的思路。

通过对TAS2R38基因的深入了解,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口味偏好,还能利用这些知识改善我们的饮食选择和健康管理。

三、个人经历分享:饮酒的苦涩

1. 饮酒的经历

葡萄酒:别人的感受是香气、层次、回味,我的感受是入鼻涩、入口苦、回味又苦又涩。 白酒:别人的感受是浓香、酱香、清香,我的感受是又苦又辣。 啤酒:别人的感受是麦芽的香气,我的感受是苦涩还胀肚。 果酒:别人的感受要么觉着这酒没劲,要么觉着这酒还挺好喝,我的感受却是苦瓜汁里加了糖。 对我来说酒中的苦味不仅掩盖了酒的其他风味,还让我对酒精饮料提不上兴趣。无论什么酒总是苦涩的味道占据着主导位置,而这与我对苦味的敏感度密切相关,也就是TAS2R38的作用。

2. 科学解释:TAS2R38基因的作用

通过对TAS2R38基因的研究,我终于找到了这种现象的答案。TAS2R38基因的变异决定了个体对苦味的敏感度。我的基因型可能是PAV单倍型,这意味着我对酒中的苦味成分,如单宁和某些酒精衍生物相较于他人会更加敏感。这种对苦味的高度敏感,使得我无法体验到许多人所赞美的酒香和醇厚感。

饮酒的喜好有时候是社会环境塑造的结果,并不会因为自身拥有PAV单倍型基因,就会减少饮酒量,毕竟在成年人的世界中有太多的身不由己,个人喜好从来不是最优先的。

四、童年的味觉记忆:露露杏仁露

1. 童年噩梦饮料—露露杏仁露

在关于童年的记忆里,逢年过节最常见的饮料除了可乐就是这款乳白色的“露露”,算是非常畅销的一款,只是它的口感对我来说就是苦涩难以下咽的存在,而身边有这样感触的小伙伴并不在少数,那时的“露露”苦涩的浓郁程度应该远在白酒之上,记忆犹新。

2. 科学解释:TAS2R38基因的作用

对露露的口味反感,大概率也是由于基因作祟。TAS2R38基因不仅影响我对酒类的感知,同样也影响我们对许多食物和饮品中的苦味成分的敏感度。杏仁露中的苦味成分,尤其是杏仁中的苦杏仁苷,被这种基因调控的苦味受体敏感地捕捉到,导致我对这种饮料极度反感。

3. 味觉的改变

考虑到随着年龄的增长,我对露露的接受程度也在缓慢增长,不确定从何时开始,我可以接受露露的味道,其中的苦涩味已经不再是主要的味道。曾经那群如我一般的小伙伴也都缓慢的接受了露露的味道,没人在长大后依然对露露反感的。关于为何逐渐接受了之前无法接受的口味这个问题,一定存在某个科学的解释去回答这个问题,毕竟一大群人的变化是真实存在的。

3.1 饮料配方的改进

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发现自己对露露杏仁露的排斥感逐渐减弱。考虑到基因的稳定性,我猜测这可能与饮料配方、原料、技术方面的改进有关。饮料生产商可能通过采购不同品种的杏仁、调整配方或采用新的技术手段,降低了杏仁中的苦涩味道,使得这种饮料变得更容易被大众接受。

3.2 味觉适应的可能性

此外,也有可能是我的味觉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了变化。研究表明,味觉受体的敏感度可以随着时间和饮食习惯的变化而调整。比如不能吃辣的人变为无辣不欢的吃货,这种变化可能使我对杏仁露的苦味逐渐适应,从而降低了排斥感。

我们对味道的感知并非一尘不变的,我们可能通过一些饮食习惯、外部环境影响,逐渐调整我们对味道的感知与接受程度。

五、总结与反思

虽然一直知道自己对于酒类、露露的味道是比较反感的,但是长久以来都没有过于深究隐藏其中的原因。这次以基因为切入点去回答自己疑虑的过程,终究是给了我不少启发。也许我们自身的好恶、喜好早就在出生那刻便俨然确定,我们只是按着基因密码中记录的信息去与这个世界交流。

运用科学的方法与方式去探索自己的各种偏好,了解自己的基因特性。可能不单单帮助自身去更好地理解自己,坦然接受自己也能提升生活质量。无论是通过基因检测还是其他什么,了解和接受自己的独特性,也是一种提升自我认知和生活幸福感的重要途径吧。

文章标题:苦味的密码:从TAS2R38基因开始去理解自身

文章作者:Cedar

文章链接:https://some.fylsen.com/posts/understanding-yourself-from-tas2r38-bitter-gene  [复制]

最后修改时间:


商业转载请联系站长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,您可以自由地在任何媒体以任何形式复制和分发作品,也可以修改和创作,但是分发衍生作品时必须采用相同的许可协议。
本文采用CC BY-NC-SA 4.0进行许可。